业内分析认为,我国柴油机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如果不尽快突破许多关键技术,三五年后,国内柴油机企业将成为国外公司的低技术加工基地。
从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来看,到2003年以后,发动机将敞开进口,只有大概18%~20%的关税约束。那么,用户也好,汽车厂也罢,就在大概18%的差价里面进行选择,是装一台进口发动机,还是国产发动机?目前国内生产的大批量柴油机排放只能较稳定地达到欧I标准,要达到欧II标准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何况后面还有欧III、欧IV等着,所以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就是二三年了,我们不可能要求政府、环保部门降低标准来保护我们的企业,要想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只有采取中外合资、技术引进或技术咨询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发动机的全面更新换代。
与技术的欠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数量众多的柴油机生产企业。近年来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要求产品技术上档次、上水平,国内众多大汽车集团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柴油机厂,一些起独立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具有的优势地位在逐渐削弱。小、散、乱的企业格局使整个行业在国外产品的巨大冲击下很难谋求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专家认为,为尽快赶上世界柴油机生产先进水平,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高压共轨等技术,在吸收国外现有技术的同时,引进关键零部件(如电磁阀等)。对一些小的零部件可以到国际市场上直接采购,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但我们必须要有全新的观念,集中主要精力搞好高压共轨技术的软件开发,因为国外是不会把软件卖给你的。目前国内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生产企业,都说自己的成果很多,甚至有的说高压共轨已经研究出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上。
来源:机经网 02-6-18
|